對於中山週邊

最遠可追溯到國三吧
到雙連拜文昌君 然後回基隆
但這算是路過 沒有記憶

真正認識這裡
應該是高一下
等我在寒假的時候發現可以從臺北體育館搭306回南港
我開始向西邊擴張

直到去了迪化街才發現南京東西路的關係
但好像不重要

中山意象是從兩家衣蝶及一家新光三越開始
當時對於書街卻是一點興趣也沒有
我沉浸在那看似虛幻紙醉金迷的場所

起初是從新光三越開始逛起
裡面的台隆還有地下室的超市
是比站前店還要有吸引力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 可以直接回南港
對於月票在手上的我來說
我寧可花40分鐘搭回南港 我也不要花10分鐘走回台北車站
(說回來那時候的想法真奇怪)

在高一升高二的暑假
我想應該是滿頻繁的出入中山週邊
涉世未深的喝著不習慣的酒
想當下我超想喝汽水的說
噢對 還有金興發
這家雜貨鋪生意越做越大
比起光南 這裡面環境實在是太好了

自此之後我喜歡這裡取代了那從小有些憧憬的台北車站

高二的夜晚 一次次的在此徘徊
我沉浸在五光十色的炫目燈光下
我滿喜歡那種"在鬧區看著人來人往而自己心中平靜從容不迫"的感覺
但是地下街或是台北車站不算
{要有夜色還有招牌的亮光}
如今亦然
但是淡水實在是沒有那樣的環境
也許在那種反差極大的內心及外在的世界更同教柔初那宛如太宰治的心靈吧
高二開始
中山還包含著長安西路一段 也就是所謂的後車站
我喜歡那舊舊的調 然後轉個彎 突然一片燈火通明車水馬龍
(也許我多希望可以在暖暖轉個彎就來到了極度喧囂的鬧區)

關於中山附近
有那家台北木瓜牛奶大王 
但我好像喝了一次就沒去了 = = 
另外就是肥前屋
林森北路裡面藏著一些壓抑的不平靜
北邊的林森公園確是一步也沒踏入過
但這裡卻是前往河內河粉的重要樞紐

往北走 雙連  也是我探險的路程
赤峰街裡面許多的汽車材料 五金行 矮房的巷子中透露出很復古的感覺
但雙連就不多著墨

棕9 我發現可以直接從學校到中山後 就變本加厲了 哈
我再也不去敷衍的到補習班點名 直達一個屬於自己的鬧區

過了中山北路的春水堂 也是個不錯的地方
但價格卻不美 若平常日去 可享8折優惠耶
高中畢業前夕
突然有家叫吉馬陳的麵線還有烤香腸的出現 一旁的千味拉麵也看來不錯(但隨即被爆出大骨精的黑心湯頭)
就這樣我突然畢業了

大學開學第二天
我十點一路南下 我不清楚我為何堅持 一定要"回去"
在中山書街總有總熟悉感 歸屬感
大學第一個冬天來臨前總算踏入了坐落一旁的麥當勞
其後看似傳統的欣欣大眾影城也變成了秀泰
肥前屋的鰻魚價格也不斷飆漲
大一暑徦用了月眉的票到了一旁的星巴克
隨著寧夏夜市的熟門熟路
不得不經過中山 
就連同學會也約在欣欣的古拉爵

當上個禮拜天
我感覺整個世界陷入一股絕望的時候
窩在這裡徘徊 不知不覺中 複雜的心境獲得一種平靜
靜靜的看著這個只有自己和自己回憶的地方
向前走了幾步 拿出了考試用紙
在這個環境下 憑著記憶 寫下近兩個月編年式的短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304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